播放记录

《妈妈再爱我一次》: 所谓的悲剧, 是年少的任性和封建思想的迫害

时间:2022-12-14 19:01:53阅读:9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曾经是陪伴我们童年的一首歌谣。而这首歌,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的主题曲。《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台湾独立制片富祥公司1989年出品的台
  • 妈妈再爱我一次

    高清

    1988剧情片剧情家庭

    黄秋霞(杨贵媚 饰)与富家子弟林国荣(李小飞 饰)真心相爱,并已珠胎暗结,但在谈婚论嫁时两人被林母以黄秋霞身家不清白为由强行拆散,林国荣另娶了门当户对女子为妻,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曾经是陪伴我们童年的一首歌谣。而这首歌,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的主题曲。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台湾独立制片富祥公司1989年出品的台湾伦理悲剧片。这部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在那个票价只有一两毛的年代,这部电影曾经创下过亿元票房。据说,在许多电影院,检票员还会给进去看电影的人发一条白手帕。这部电影自上映之后,感动了无数人。

站在2020年的视角去看这部电影,其实发现这只是一个琼瑶剧的爱情悲剧和亲情悲剧。可是至今为止,看惯了套路的我们却依然会被这部“琼瑶式”的故事所感动。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具有独特的魅力之外,我认为悲剧的背后除了是封建制度的荒谬和压迫,更是不爱自己的女生和不够勇敢的爱情。而这,也对这部电影的情节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封建制度对于爱情的压迫:门当户对真的正确吗?

国荣和秋霞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小情侣。两人原本说好的要结婚,可是却遭到了国荣母亲的反对。在国荣母亲心里,自己的儿子应该娶一个城市里的名门闺秀,而黄秋霞肯定是不符合他家的条件。因此,国荣的母亲逼迫他们分手。

那么国荣的母亲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门不当户不对。是的,就是这么一个延续了几千年,我们都快听腻的理由。门不当户不对的这个词,似乎在所有的悲剧电影里都能看见。

可这在80年代,这的确是有用的。为了“孝顺”,国荣没有勇气和秋霞私奔,只能含泪和秋霞分手。而分手理由,则是“妈妈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们门不当户不对”。

如果说,国荣这么认为也就罢了。更可笑的是,连秋霞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秋霞自己也曾说:“是啊,我只是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丫头,我的确配不上你这个大少爷。”

从这段爱情,其实我们就不难看出,国荣和秋霞并没有特别的相爱。起码,两个人并不勇敢。国荣遇到父母的阻挠就选择退缩,而秋霞更认为自己配不上国荣,含泪和国荣分别。

而后,国荣的母亲没多久就逼着国荣和她看中的女子结婚。国荣心里还有着秋霞,并不想结婚。但是他的母亲,一直劝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国荣只能含泪听从了母亲的意见,和那个并不爱的女子结婚。

总结说来,国荣和秋霞的爱情,其实只是屈从在封建制度的一个悲剧。对30年后的我们来说,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套路了。男主角永远都是富家子弟,而女主角永远都是贫民丫头,但是坚强、善良又美丽。而他们的爱情,也肯定会被男主角的父母所反对。

可在这个套路的背后,我们依然会感动。原因是,封建制度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压迫直到现在依然是存在的。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结婚必须要有车有房,彩礼也必须多一些。可是,这对一些家境稍微差一点的家庭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因此,这就造成了无数的父母以“门不当户不对”的理由来棒打鸳鸯。而没过多久,又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理由来说服我们结婚生子。我们的人生,仿佛是一代又一代的轮回:结婚、生子、带孩子、死亡。

每一代人都是这样,每一代人都会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不可以选择一个爱我的和我爱的人结婚?

这并不仅仅国荣和秋霞在面对封建制度下的爱情悲剧,更是30年后我们同样在面临的爱情问题。而封建制度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压迫,从古至今,从未停止……

封建制度对于孩子的压迫:为我好,就可以不顾我的想法了吗?

电影中最感人的莫过于秋霞把孩子送给林家,而孩子哭着闹着不愿走,甚至在之后哭着想妈妈的情景,让无数人感动。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更是封建思想对于孩子的无辜压迫。

首先,没有经济能力,空谈爱情,却支撑不起生活

秋霞在发现怀孕后,国荣的母亲给她钱让她去打胎,可是秋霞并不愿意,理由就是爱情。她希望可以保留和国荣爱情的结晶。可是她却根本没有想到她要做什么来维持孩子和她自己的生活。

在志强出世后,秋霞一直在做着体力活。而这些体力活,也仅仅只够维持孩子和她自己的生活。而她也再也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玩具需求等,甚至当孩子问自己的父亲在哪里,在学校被同学嘲笑是“野种”的时候,秋霞只会哭。

从理性角度看,秋霞把孩子生下来是非常不明智的。她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负担孩子的花费,也没有能力去面对孩子遭受嘲笑后,所发出的绝望哭喊。一昧的哭,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以为,在这段关系中,秋霞对志强的爱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可我并不同意。在这段母子关系中,最无辜的不应该是志强吗?他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出身,因为母亲的一时任性,他要面对外人的嘲笑,母亲的无奈。

我们都知道流言可以杀人,例如具荷拉,雪莉,乔任梁等人,因为流言和谩骂,选择离开人世。成人都不能忍受流言的伤害,那么一个小小的孩子呢?

没有足够的能力,却不负责任的生下孩子。虽然母爱让人感动,但行为并不值得敬佩。

其次,不顾孩子的意愿,用“为你好”的方式,生生逼迫孩子离开自己

母子分离的场面,是这部电影最为感人的一个场景。秋霞因为林父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可你不能。”而选择让孩子回归林家,并不顾孩子自己的意愿。

但这就是中国家长对于孩子们的一个普遍态度。打着“为你好”的意愿,可以不顾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拿着亲情和孝道,逼迫孩子听从自己的话语。

秋霞也是如此。明明自己也想念孩子,可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让自己和孩子饱受折磨。但从来不告诉孩子是为了什么?而这让志强夜夜哭泣,而自己也每天晚上在难受。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么一个问题:父母有多少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伤害了你?下面得了留言大多都是,为了我好,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送给了别人,还斥责我们不大方。或者是,把我们的志愿改了,不支持我们的梦想,等等。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母亲奖励拿到满分的女孩子一个书包。当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粉红色书包的时候,母亲却责怪书包太难洗了,转头给她挑了一个黑色的书包。当孩子大哭表示不满的时候,母亲却责怪孩子,明明给你挑礼物,你还这么任性,真的是太娇气了。

但是孩子有错吗?没有。她选的只是一个她喜欢的书包。错的,是母亲打着“为你好”的想法,把孩子不喜欢的书包硬塞给她。而孩子反抗的时候,则被骂,我这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娇气呢。孩子是多么无辜。

同样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直到30年后,我们依然会被“母子分离”的场景感动。或许是因为母子分离,是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但也或许是因为我们在这对母子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父母多少次的“为你好”,我们并不需要。可是,中国父母似乎从来没问过我们需要什么,只是一昧的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塞给我们,却反而责怪我们不体谅。

为你好的背后,是“以父为天”的封建思想,而这个封建思想害苦的不仅仅是志强,更是我们。

“母子分离”的悲剧背后,秋霞把孩子送去林家做错了吗?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中,母子分离。秋霞和孩子志强分别了十几年。直到最后志强在精神病院看到自己的母亲秋霞。母子二人终于在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得到了一个团聚。

志强是秋霞送去林家的。黄秋霞是造成母子分离的罪魁祸首吗?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秋霞并没有做错。

秋霞生下志强后,并没有富裕的经济来让志强衣食无忧。当林家知道志强的存在的时候,他们提出让志强“认祖归宗”,而志强也在林家生活的特别好。祖父母都特别疼爱他,给了他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

可我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我相信依然有无数的母亲愿意这么做。对母亲来说,除了让孩子吃好喝好,更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和前途。而为了这个,有无数的家长去买学区房,只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校。这和秋霞把孩子送去林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从孩子志强的角度来看,母亲抛弃了他

志强被送到林家的时候,才十岁。十岁的小男孩,虽然懂事。可当离开了最重要的人的时候,他依旧是惶恐不安的。因此,他一直思念母亲,甚至夜夜哭泣。只为了能让母亲回来。

终于他忍不住思念,逃回了母亲和他的家里,可是母亲却推开了他,让他回去。甚至还打他骂他,不让他到这里来。小小的志强,只能听从母亲的话,直到母亲因为摔伤了头,被送去了医院。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能理解秋霞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是,站在志强的角度,他并没有看到妈妈的难过,反而看到了妈妈的不理解,和妈妈的抛弃。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妈妈秋霞不要他了。

但谁才是这场母子分离的悲剧背后的罪魁祸首呢?不是孩子志强,也不是秋霞。在我看来,应该是下面的几个人:

首先,是不够勇敢的国荣和秋霞

说到母子分离的悲剧,其实只怪听妈妈话的国荣,和自以为配不上国荣的秋霞。在这段爱情中,两人除了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是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不够勇敢的两个人。

按照正常的琼瑶式套路,应该是男女主角一起对爱情的崇高进行赞美,并且对父母哭诉他们的爱情。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所有的,只是男女主角的屈服命运。

更可恨的是,秋霞明明知道自己和国荣是再无可能的。偏偏不愿意保护自己,反而留下一个孩子,并把他生下来。虽说孩子是无辜的。可是如此任性冲动的秋霞,才应该是最可恨的一个人。

看似悲惨的爱情,实际可恨又可耻。

其次,是棒打鸳鸯的封建思想

作为影片中封建制度的代表就是国荣的妈妈。在她看来,自己的儿子不应该娶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孩,也不应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国荣的人生,必须要听她的话。

其实,现实中也有无数的“国荣妈妈”。很多家长总会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或者是没房没车,逼迫孩子们分开。随即,让孩子们不断的相亲,然后逼着他们生二胎,甚至要生儿子。

但这些,其实都是封建思想的愚昧和残留。虽说,婚姻相比起爱情少了激情的荷尔蒙,多了责任和义务。但是这并不是可以选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的结婚的理由。而今,也有无数人因为父母的不同意选择分手。

所以,比起财务自由,车厘子自由,我们更需要婚姻自由。

为何这部电影创造了如此高的票房纪录

在那个电影票是一两毛的年代,《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火遍了大江南北,还创造了亿元票房。而故事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创造那么高的票房呢?

① 母爱是共通的

曾有那么一个科学报道: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不管是哪种语言,叫妈妈的音都是一样的,“mama”。而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歌颂母爱的题材永远不在少数。

中国古代有赞颂母亲严厉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在地震中,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用身体挡住灾难的母亲;也有为了灾难,把孩子举高,而自己无辜丧命的《天路》。

山川异域,母爱永远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各个国家对母亲的感恩。而母爱,则是这个时代互通的情感。

② 母爱给内地观众一个宣泄情感的出口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大陆的电影行业并不是特别的繁荣。《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火爆更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现象。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内地的商业片高峰时期,都把港台作为自己借鉴的对象。台湾动作片不发达,但它的悲情片符合中国人的心态,代表了内地观众的观影情结。

《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相类似的悲情题材都引起了轰动,这暗示了中国内地的观众和台湾观众在心态和情结上比较接近,它们的成功也提醒了我们要往市场化的方向运作电影就要考虑观众,尤其是中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

母子分离的悲剧背后,我们受到的生活启示

志强和母亲秋霞分离了十几年,直到成年后志强才找到了母亲。可是母亲已经认不出他了。面对母子分离的悲剧,除了感动。我们更应该在这部电影中吸取教训,不让自己重蹈覆辙。

① 女生一定要先爱自己

虽然秋霞和志强的母子之情让人动容,但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女孩子一定要爱自己。面对一个不勇敢的爱人,当断则断,而不要拖泥带水。而在生活中,先不管有没有人爱自己。但自己一定要好好爱自己。

像秋霞,她前半辈子飞蛾扑火般的投进爱情中,可是却被国荣抛弃。后半辈子寄托在儿子身上,可是儿子要送给林家。老年,自己已经傻傻的在精神病院。秋霞这一辈子,把自己的生活和爱情都放在别人身上,可从未为自己活过。这又何其的可悲。

② 愚孝不可取

在秋霞和国荣的这段爱情中,除了秋霞的可怜,我更愤怒的是国荣的“妈宝男”品格。一边和秋霞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但面对母亲的反对,却不敢去争取自己的爱情,反而懦弱的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而现在,也有着无数的妈宝男。张口闭口都是“我妈说……”,但其实这对两个人的感情伤害是极大的。要知道,结婚是男女双方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而不是男女双方一起进入大家庭。我们应该先照顾自己的小家,再照顾“大家”。轻重缓急,一定要分清楚。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虽说有着感人的母爱。可是我看到的更多是封建思想对于年轻人婚姻和孩子的压迫,以及不够勇敢的一对恋人。而这,也是母子分离的罪魁祸首。

虽说这部电影有着琼瑶式的套路,但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在爱情里面一定要理智。不要一时冲动,而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这,是30年后,我们重新看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妈妈再爱我一次》: 所谓的悲剧, 是年少的任性和封建思想的迫害》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