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记录

日本犯罪电影的叙事, 主要体现在两大视角, 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

时间:2023-05-20 09:01:51阅读:9
叙事视角,即以谁的视角来叙事,是“谁在看”的问题。热奈特是研究叙事视角中比较著名的学者,他认为叙述投影指隐喻,即通过选择一个限制性视角来调节信息。内聚焦叙事又可以分为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三类。与小说

      叙事视角,即以谁的视角来叙事,是“谁在看”的问题。

      热奈特是研究叙事视角中比较著名的学者,他认为叙述投影指隐喻,即通过选择一个限制性视角来调节信息。

      内聚焦叙事又可以分为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三类。

      与小说中不同,电影主要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画面而非文字,有时难以分清哪里是叙事者的视角,哪里是人物的视角。

      其中内视角聚焦又可以分为原生内视觉聚焦和次生内视觉聚焦。

      原生内视觉聚焦有多种形态,一是在能指中标志一个静止的或活动的人体或一个眼睛的存在,暗示一种目光。

      二是通过插入一个遮片来暗示眼睛存在,如锁眼、望远镜等。三是“主观的”摄影机运动。

      次生内视觉聚焦,是指银幕上出现的与一个目光相衔接的任何画面。

      在电影中,这两种聚焦方式常常交叉出现,营造丰富的叙事结构。

      在日本犯罪片中,有不少内视角聚焦的镜头,以此来限制片中人物可以得到的信息,即托多罗夫所提出的“叙述者>人物”的状态。

      由于信息的缺失,因此才会触发人物的后续各种行为的发生,推动剧情的发展,或因误会错杀亲人,或为寻找亲人死亡真相而走上复仇之路,又或是为了找出凶手而查明真相等等,从而构成了犯罪片逐步真相大白的叙事逻辑。

      其次,采用一些原生内视角聚焦的视角,来增强影片的悬疑效果和视觉刺激,如通过远处偷窥视角的拍摄来暗示被偷窥人物或会遭遇危险。

      或以人物直视镜头的画面来表明与人物正面交流的场景,此时画面即为人物的眼睛,让观众从人物的视角来观察,从而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临场感,增进其观影体验。

      主观视角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人称视角,与小说中所表现的模糊的第一人称视角不同,影片中第一人称视角既可以是人物所接触的有限信息,呈现方式上可以是客观视角,也可以是完全的第一人称视角,即以片中人物双眼为视角进行拍摄。

      第二种拍摄方式比第一种拍摄方式代入感更强,观众仿佛戴上了VR眼镜,身临其境,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激发其情感共鸣,吸引注意力。

      预告犯》中,报纸男四人组进行的第五个预告犯罪,针对众议院议员设乐木所提出的以网络健全化为由,取消匿名留言区的法案,报纸男认为其观点剥夺了网络的自由,并预告将要在24小时内将其杀害。

      设乐木议员第二天将要出席一款碳酸饮料新品的发布会,于是四人组计划实施一个“碰瓷”行为,将运往会场的饮料掉包,换成在瓶盖中加有糖果的碳酸饮料。

      类似于将曼妥思糖果加入可乐中会产生饮料喷射的效果,当打开瓶盖,糖果落入饮料内,就会使饮料喷射,从而引起慌乱,使发布会难以进行。

      四人组制造的“碰瓷”场面,便使用了内视角聚焦的方法,以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展现,即以人物双眼为视角进行画面呈现。

      运送饮料的车辆正驶向一个十字路口,大雄骑着摩托车踩着点冲向车前并顺势翻倒车辆,滚动身体,假装受伤严重。

      此时第一个第一人称视角的人物向车辆跑来,是胖墩,他以目击者身份谴责司机,并将错误归咎在是司机身上,并把他从车中拉出,远离车辆。

      此时第二个第一人称视角的人物向车辆跑来,是关西,他同样是目击者身份,但他站在司机这方认为司机没有错,而是大雄自己飞出去的。

      在胖墩、关西和司机三个人争执的时候,盖茨从车后出现,偷偷打开货车车厢的门,将饮料掉包。

      先出现第一人称视角,再转向客观视角揭露人物,这样的拍摄手法可以制造悬念,烘托氛围,其次晃动的镜头加上跑步的喘息声可以很好地营造第一视角,从而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临场感,制造紧张的氛围。

      小偷家族》中信代与女警官的审讯场景同样采用内视角聚焦的方法,以单人特写画面的相互切换来展现,人物朝向镜头的视线同样可以理解为是对面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

      同时,这种视线既可以理解为是与片中人物的对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与屏幕前的观众、与社会的对话。

      在终究纸包不住火,由里失踪的事惊动了警方,再加上有盗窃行为的一家被抓,在单人审讯时,警官告诉信代由里是自己想回家的,还告诉了信代由里的本名。

      在这个场景中,两人的对话不仅是审讯对话,更是与社会大众的偏见对话。

      信代代表着边缘人群对社会文化偏见的质疑和无奈,而警官像是带有大众偏见、有罪推定的旁观者,只看后果而不重视前因的冷漠路人。

      警官询问信代“孩子们平时怎么叫你的?妈妈?妈咪?母亲?”信代试图用拨头发来掩盖自己难以止住的泪水,孩子们确实没有亲口喊自己一声“妈妈”。

      但这就可以证明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信代无奈、悲伤的泪水刺痛着观众的心,她的话也引发了观众的深度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母亲?

      主观、参与式的视角可以说是将人物的双眼“嫁接”在了观众的身上,使观众可以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会人物的视角,人物的世界,从而体会人物在片中的行为,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观影效果。

      无论是受害者的视角还是施害者的视角,这种主观、参与式的视角都可以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

      观众仿佛身临犯罪现场,这种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也会带来警示、令人深思等心理作用。

      当一个事件发生,围绕着事件有许多相关人员,而每个人由于各自的立场、角度不同,对事件的看法、思考也会有所不同。

      而通过这种多重视角来对一个事件进行描述的行为,按照赵毅衡老师的说法,叫作复述,即一种叙述的特殊安排,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事件。

      重述同一个故事,但人物描写上不同,时间上也不断地向前推进。

      而正是由于这种多视角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使剧情元素更加丰富多样,真话假话掺杂在一起难以辨别,故事也变得更加复杂,从而营造出犯罪片重重迷雾的悬疑叙事效果。

      在《白雪公主杀人事件》中,最主要的叙事手法便是多视角叙事,通过电视台记者赤星雄治对不同人物的采访,从不同角度评价主人公城野美姬。

      引导片中的网友甚至影片观众的判断取向,而当最后从主人公本人的角度叙述案发当天的情况,谜底才逐渐揭开。

      本片共采用了13个视角来进行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从多角度对事件和人物情况进行了还原或捏造。

      在影片中比较重要的叙事视角主要有几个角度,第一个是狩野里沙子,即杀害三木典子的真正凶手,她为了转移自己的嫌疑,主动联系在电视台工作的旧友赤星雄治,爆料称自己是最近新闻上刊登的杀人案中受害者的同事,同时将嫌疑转移到老实内向的城野美姬身上。

      并且关于城野的传闻,她也都称是另一位同事小咪告诉她的,将自己设定在一个无辜的旁观者角度上。

      在狩野里沙子的叙述中,受害者三木典子人美心善,不仅经常请自己到高级餐厅吃饭,在领导面前为自己说话。

      而城野美姬性格比较奇怪,城野曾和系长筱山聪史交往过,但被三木抢走了,于是城野怀恨在心,将其杀害。

      同时还称另一个同事看到城野在案发当天背着一个很大的包急匆匆地跑向车站,上了开往东京的特快列车。

      于是,在狩野的叙述中,犯人是城野的嫌疑十分大,且几乎已被断定为凶手。

      第二个是赤星雄治,一个工作上毫无起色的平庸记者,平日里喜欢在推特发一些拉面的美食测评和发一发牢骚,而就在狩野里沙子来找自己讲述这些故事时,他习惯性的将这些内容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却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采访之旅,并在后期剪辑时,断章取义,将城野美姬塑造为性格古怪、被周围人讨厌的凶手,而电视节目上所谓的专家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将嫌疑直指城野美姬。

      第三个是筱山聪史,即和城野交往过的系长,但在采访中他否认和城野的交往,并解释被同事发现的爱心便当是城野以家里蔬菜太多为由主动给自己做的。

      并且在休假日还为自己送便当,为此感到很困扰,并且已经明确拒绝她,说自己已和三木典子交往。

      第四个是城野的同学们和当地居民,在采访中回忆其城野小时候,认为是个奇怪的姑娘,被称为“诅咒的城野”,一位男生将抹布踢到她的头上,一周后便遭遇了车祸,伤到了踢球的腿。

      还在毕业年鉴上翻到“看起来会犯罪的人”的排名,城野排在第二名。

      当地居民说多年前村子的神社里发生过火灾,是城野放的火,并且是为了举行诅咒仪式。

      第五个是谷村夕子,城野最好的朋友,解释到所谓诅咒的仪式是在一本儿童杂志上看到的,剪了纸人,把针扎进纸人里,然后放火烧了它,就可以让同学的心灵变得像白雪一样纯洁。

      而这样的目的,是谷村夕子因为自己的名字和美貌被班上另一位女同学带头欺凌,班主任也在内,只有城野诚心对待自己,她们两个人就像童话故事《绿山墙的安妮》中的主角安妮和戴安娜一样,互相慰藉。

      第六个是主人公城野美姬,一直被同事、同学塑造出奇怪人设的她看着电视里被各人物批评的自己,似乎已分不清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她从小天真善良,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闭上眼睛,进入想象中的童话世界。

      初中暗恋足球队队长,被他用抹布踢到头上但一直不原谅他,是因为这样他就会每天来和自己道歉,就在决定向他说没关系的那一天,他意外遇到了车祸。

      三木典子和小学嫉妒夕子的女生一样,喜欢通过打压别人抬高自己,比如会和前辈穿一样的衣服来凸显自己的身材优势。

      并且三木在知道了城野喜欢某古典乐团芹泽兄弟时,还说自己和其中一位队员已经在交往,从而来展现自己的优越感。

      在案发前一天,三木称自己感冒,但有一张第二天芹泽兄弟的前排门票,想要送给城野。

      城野好不容易抢到了车票,三木却在音乐会当天说自己感冒已好,仍打算去看音乐会。

      而系长则从未拒绝自己送的饭,还邀请自己上家里,骗她上床。

      但之后却和三木交往,把自己抛弃,城野几乎被夺走了一切。

      意识到了这些的狩野里沙子便利用城野,先给三木一瓶致眠的感冒特效药,并在晚上前辈欢送会上猛灌酒,在三木昏昏沉沉的时候,让城野假借开车载她去车站,趁她睡着时偷出音乐会门票。

      而狩野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城野把载着三木的车停在停车场后,将车开进森林,并拿出准备好的刀,一刀一刀地刺了下去,并用汽油和火枪将尸体焚烧。

      第七个是一直贯穿全片的网友,以消息弹窗和配音的形式在画面中不断出现,从前期怀疑城野是凶手,并在网络上人肉搜索并公布她的个人信息,骂着让她“去死”,到后面真相揭露,开始转过头来痛骂记者赤星。

      网友的反映就像观众和现实中网友的反映,很容易被媒介提供的内容而影响判断力,再加上网络匿名性,侵犯隐私和网络暴力成为“家常便饭”,而事件的真相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明了。

      每个人在接受采访时都是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在阐述中或多或少都有进行“添油加醋”,而这也正是容易将真相扭曲的关键信息。

      影片也在警示观众,看问题要从多角度看待,不要相信每个人的话,但每个人的话都是接近真相的一把钥匙。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犯罪电影的叙事, 主要体现在两大视角, 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的最新内容,了解更影视资讯、明星动态,请多关注策驰影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首页

      电影

      返回顶部

      电视剧

      明星